這篇:【從學測64級到指考上台大法律的應考歷程與心得分享】;是學姊繼【從校排91%到台大法律的浴火重生歷程—學測篇】後,續發的指考篇長文,給自己的奮鬥留下紀錄,也分享要準備大考的學弟妹們當參考。

心得分享學姐:張雨文,桃園儒林補習班高三指考班學子,武陵高中, 105年指考六科493.8分、數乙92.8分、公民85.2分,考試錄取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組。

 張雨文3  

由於學測最後衝刺階段的鬆懈,在考完數學科的當下,我便已清楚自己的學測成績無法達到理想的校系。於是在第二天考完後,回到家,我把自己擲進被窩裡,思考並反省著這半年來我的所做所為。由於在學測準備後期過得太安逸,我得盡快將自己調適到更完備的應考步調上,故我只有在考完隔天上個網、出門看看社團學弟妹表演,晚上回到家便迅速做好一張檢討表——我列出了幾項我應改進的地方:網路成癮、方法錯誤和砥礪不足。我把附上了浮誇的自我激勵標語的檢討表貼在書桌前,又複製了一張夾在我的筆記本中,逼迫自己天天看著它,莫忘初衷。

 

結束了極為簡短的休息後,我又開始天天前往圖書館或補習班的K書中心讀書,準備開學後的模擬考。令我的印象深刻的是,有次我在圖書館遇到同校同屆的同學,我便更加明白,在我們自以為已夠努力的同時,我們的對手也正拼了命地茁壯著,所以我們不該故步自封,應不斷地追求更上一層樓。

 

相信眾多對「法律」、「傳播」、「社會學」等科系有興趣社會組考生,都會面臨是否應該準備地理科的難關,而我亦是。

雖然我志在台大法律,但事實上我也不排斥文學與商科。我的建議是,若偏好「選校」,那一定要準備地理科,原因是多考一科可以增加非常多校系選擇,且採計公民科的校系選擇範圍非常狹隘,若是不幸失足將導致自己走向窮途末路;反之,如果偏好「選系」,非讀法律、傳播不可,便可以豪邁地捨棄地理,專攻公民。我想很多考生一定和我一樣,有著「上台大」的執著,那麽多準備一科絕非負擔,而為助力。

除此之外,依我個人的經驗與見解是,少讀一科不會讓另外五科增加多少分數。人會在壓力之下尋找宣洩的出口,但請別讓學科成為被宣洩的標的物,這並不值得。以我為例,我深知自己若放棄地理科,原本被我拿來準備地理科的時間並不會被完善地利用,那些空白並不會被填補。像這種替自己找懈怠藉口的事,我已沒有資本再去冒此風險。

今天我是要考指考的學生,我沒有後路,我也不願再花費自己和父母的一年去重新來過,因此我必須投入前所未有的心力去扭轉一切。在此引用一句俗言:沒有辛勤的汗水,就沒有成功的淚水,若不願在事前付出更多,就難以在事後得到更多。

 

在寒假時,我的讀書計畫比照準備學測時暑假的方式進行,只有做科目上的微調,若有意知道可以找我的前一篇準備心得來看。只是由於是寒假,中途遇到了年假,我仍照常和家人前往親戚家過年,這段期間我也沒有把自己逼得太緊,只有帶少量對我來說相對拿手的背誦科目(如歷史)在飯後讀一會。該輕鬆時輕鬆是無傷大雅的。

 

 

我便按照如此緩慢而越發穩健的步調朝著目標前進,一直到開學。順帶一提,雖然我本來就有補數學,但我仍對自己的該科表現失望至極,因此我在開學前便開始找尋另一間能提供給我更多幫助的補習班,最遠甚至還跑去台北試聽。我想表達的是,有時候為了成功,你必須著手為自己找到一些適合的手段,而非坐以待斃,或是癡癡地等著家人或朋友來當那個拯救你的人。

學測成績公布的那一天,不到早上七點,我便在壅擠的公車內,睡意朦朧地收到了告知我64級分的簡訊。當時我並不難過,反倒是有點自卑,我知道我在先前和知識欠下了一筆債務,今天只是在清償罷了。不過,既然我早已開始準備指考,無論我考了多少也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學測結果出爐後,隔沒多久便迎來了第一次模擬考。在這一次考試裡,我拿到類排22名。老實說我對這樣的成績很不滿意,這個排名甚至再度讓我懷疑自己是否真有本事考上全國頂尖的台大法律。然而,機會正悄悄萌芽。

我把學測成績發布一事視為一個里程碑,我再度把所有會影響我的app刪掉,我把Line也鎖起來,智慧型手機此時退化成只有通話功能的工具。我甚至去下載了應用程式密碼鎖,然後把密碼交給我信任的人來設定;這是由於我學測前的表現,讓我對自己的克制能力感到徹底的不信任,才會採取如此相對激進的方式。當然,app對每個人的影響不一,請評估自己的自制力再去衡量即可,但請不要太高估自己。

 

 

第一次指考模擬考結束後,接著便是學測考生們開始準備面試的時候,此時,學校變了個樣。我必須誠實而苛薄地說,在考完學測後,學校已無法提供指考生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了。在此時,想要透過申請入學的同學們幾乎已從考試體制內解脫,他們的快樂四處渲染,影響著周圍的人。漸漸地,有些投入指考戰場的人也隨著他們的輕鬆愉快起舞,迷失地認為自己也像他們一樣無憂無慮。我是一個對聲音敏感的人,我需要在一個完全安靜的空間內讀書,因此,我開始找尋各種理由請假。

一開始我只請半天,到後來,我開始請連假,最久似乎有整整一個禮拜都沒去學校。在請假的日子裡我比照在寒暑假時安排的日程讀書。在此聲明,我並不鼓勵請假。當你在家太久還是會不小心在安逸中失足,而回不了準備考試的現實,像我就曾吃飯配韓劇看了兩個小時,之後滿是罪惡感地跑去K中彌補被我虛擲的時間。我請假只是為了給自己更優質的環境好好念書;然而,班上的考試我都會好好補考,畢竟我不願讓自己錯過任何一次磨練的機會,況且若想靠著請假來逃避考試,未免也太本末倒置。如果對自己的自制力沒有信心,還是好好地待在學校準備一副耳塞讀書為佳。再次提醒,請不要太高估自己。

 

 

我認為,對成績表現中庸的社會組考生而言,指考無疑是我們的最佳發揮之地。就我的觀察,考完學測後,申請入學已替我們篩掉了那些成績頂尖的「怪物級」學生;又,很多成績在中、上水平的人在此時也禁不住「大學生」這個名份的誘惑,義無反顧地投向了申請入學的懷抱。剩下的人,便是我們——雖平庸卻懷有不凡的理想。難得有連現實都站在我們這一邊的時機,又何嘗不好好把握住這樣的機會?

時間推移,便到了第二次指考模擬考。在這次考試以前,我以自己不斷修正、進步的讀書計畫為槳楫,以意志力與信念為舟,堅毅地朝著理想前行。後來成績出爐,我拿到了一個連我在國中基測模考都不曾拿到過的名次,我的類組排名第8名,而且此次排名也包括了在自然組準備社會科的同學們。

在聽到這樣優異的排名後,我便難忍狂喜,在當天晚上讀書時讀得很不認真,而回家後我又再度意識到我的情緒。在數個月前,我曾因自傲而讓自己自巔峰跌落,故我不能再重犯舊錯。我很快地收拾好自己內心的這般失態,不讓驕傲侵蝕了追求上進的心,告訴自己最後一次模擬考的排名不能後退,只能前進。

 

 

日復一日,雖然生活總是被考卷填鴨地讓人喘不過氣,情緒總是隨著分數高低而起伏,很快又要到了第三次模擬考。

順帶一提,在這學期的兩次段考我都有好好準備,畢竟段考範圍也在指考範圍內。雖然我的兩次段考成績都不盡理想,偶爾也會讓我感到挫折,但這也是一個好好替自己訂正的機會。

相信很多人都會在面對重複的資訊時感到厭倦。在這段時日內我反覆背誦、練習,雖然明知都沒有讀熟,卻覺得一直讀相同的文字讓人疲憊。為了應付這樣的彈性疲乏,我會上網找歷屆北模和中模印來寫,甚至幫自己安排全天模擬考來實戰,但成效不一定是好的,因為模擬考題品質參差不齊;但至少批改完,令人慘不忍睹的分數能幫助我轉換煩躁的心態。

我寫模擬考題會配合著兩個步驟,一是一定要讀熟考題範圍再去寫,二是一定要改完後好好訂正,並把每一項錯誤的單元都翻開來重新看一遍,然後在參考書上畫上雙圓型的紅色記號,錯一遍就畫一個,往後翻到該頁就會知道自己曾在此處犯錯,便會再次背誦。若少了任何一項,有寫跟沒寫一樣——不曉得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問題便無法解決。

最後我的三模排名令我又愛又恨。這次我拿到類排第5名。我同時為自己的再次進步感到雀躍,卻也因擠不進更前面的名次而扼腕。可能會有人認為,第5已經夠了,但這只是校內排名,在指考時還有全台灣各縣市念前幾志願的學生競爭著,故一時的疏忽將會釀成不可挽回的錯誤,而我不願再次犯錯。

 

 

三模結束後,畢業季將至,學校也開始開放指考生請溫書假。此時我已不敢待在家,因為擔心我會因熟悉舒適的環境而鬆懈。之前看到一些學長姐在文宣上分享在儒林指考衝刺班的心得,我便對之起了興趣,而抽空去那裡看看環境。

以往我習慣在K書中心那種獨立附桌燈的座位,所以一開始得知儒林是坐在大教室裡念書時我有點卻步。但他們提供大量的模考和固定的日程,這點很吸引我。猶豫了一會我還是決定要報名。

之後我便正式進到儒林開始唸書,我選擇坐在第一排,因為劃位時聽了主任的建議,如果坐在後面的位置,可能會因為我愛左顧右盼的壞毛病而分心。但同時坐第一排讓我感到尷尬的是,在傳考卷時我的分數都將被整排的同學看到,這對一個得失心很重的人來說實在是一種折磨,不過往相反的方向想,這般壓力成為了我想拿高分的動力之一。

此後我便開始過著有規律的考生生活。大教室裡塞滿了考生,當每個人都在讀書,自己若是疏懶,很快就會被羊群效應的力量給拉回。越接近考試我發現我越容易神遊,所以我做了一些用詞誇張的激勵標語,架在我的視線內,或者我會站起來讀書,靠著一些粗糙但有用的方式來把自己固定在一個框架之內。

在下樓買飯時,因為衝刺班的地點在市區,是個對高中生充滿著誘惑的環境,偶而我看到一些在享樂的近齡學生會感到羨慕,但我決定引以為戒,告訴自己必須認清現實,既然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就要昂首闊步地走向終點,當那個摘下桂冠而燦笑的人。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想要接受更多磨練,並且樂意接受被管控的環境,報名衝刺班是一項不錯的選擇。比起事後心酸地繳不想念的校系的昂貴學費,不如先拿出二十分之一來投資自己。

 

 

最後,從開始準備指考,到我坐在考生休息區顫抖著啃咬著早餐三明治,經過了150天。150天不短也不長,有人能在150天內脫胎換骨,有人遲滯不前,有人不進反退,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端看個人表現。

第一科便迎來我曾經的致命要害——數學。我是個容易在拿到考卷後腦袋便一片空白的人,故在接下題本的那一刻,我先深呼吸幾度,再翻開試卷。在作答時,因為緊張,我遇到許多算不出來的多選題選項,甚至有一題占6分的選填題也完全忘記算法。當下難免很慌,於是只要遇到算不出的題目我一律先跳過,先去把有把握的題目算出,最後再回來算。在考試結束前20分鐘前,我便把那題占6分的選填算出來了,且那題其實非常簡單。另外,寫數學最忌諱粗心,雖然我最後還是犯錯了——愚笨如我,把多選題的每個選項都算對,最後卻在讀題幹填答時誤讀了一個選項,直到在成績出來後準備寫信跟大考中心爭論時,才發現自己所犯下的蠢錯。最後我的數乙92.8分,其中有3.2分失分是粗心,另外4分是因為我並不知道要在圖形旁寫上方程式,在此提醒考生一定要寫。差7.2分其實差很多,若我拿到了這無辜失去的7.2分,我便能填到我的志願表上的第一志願。

第二科是國文。我必須坦承,在準備指考的這幾個月內,我在國文只下了很小的功夫,原因是因我在學測國文上受了重創,我便提不起勁用力準備指考國文,並造成了我國文70.2的差勁分數。近年的國文出題方向浮動,我的建議是大量閱讀。一個人在國文科上被考驗的地方便是其表達與閱讀能力,而閱讀可以刺激思考、增廣見聞,同時讓兩項能力進步。以國文而言我最後悔的便是來不及在考試前拓展課外讀物的閱讀範圍。

第三科是英文。這是讓我最難忘的一科。還記得吃飽中飯,在爸爸的車上午睡的我,看著外頭突然下起的滂沱大雨,伴隨著隱約的雷聲,加劇了我的緊張。發下考卷後雷響的更大聲了,但更讓我不滿的是,坐在我右前方的考生不斷地影響著我——他的雙腳抖的可大力了,彷彿翻攪著我的情緒。我原本就是一個容易分心的人,我忍無可忍,我必須剷除路上的一切障礙,我便舉手請求監考老師請那位同學停止其行為。然而那位同學在暫時停歇沒多久後卻變本加厲,此時我已開始在寫閱讀題組,而他的雙腳讓我完全讀不下那些密密麻麻的英文。可怕的想法緩緩自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中浮出,例如重考。我便在他抖動的雙足前發呆了一陣子,最後還是強迫自己繼續寫下去。我是身處戰場的士卒,無路可讓我臨陣脫逃,只能為自己殺出一條活路,否則我任人宰割。我開始收拾那些紛雜的情緒,直到開始寫手寫時才完全真正投入其中。最後我拿到87.5分,離我的目標90分尚有差距,但也比我在考完後預估的分數還高,如此已足。

經過了讓人膽戰心驚的英文科,在坐車回家時翻開我的單字本,發現自己在第一大題已錯了3個單字。這樣的一個打擊,加上方才在寫閱讀題時我對自己的答案的不信任,我開始哭泣,哭得像是我已落榜一樣。明明還有三科沒考,回到家中我卻又將自己擲進棉被裡,險些被絕望吞噬。最後演變成我回家完全沒有好好複習社會三科,反而固執地舔舐著那些新傷,後來想想真不值得。若是拿那些哭泣發呆的時間來準備社會三科,寫考題時一定會更有自信。

隔天便是社會三科,在讀社會科時我習慣以最擅長的圖像式記憶來背誦他們,並且把他們當作實用的常識去記,在唸書時會更有趣且得心應手。然而因為社會科也會納入大量的閱讀,而我卻是個非常容易曲解題幹的一個人,我必須讓面對考題時的自己不要想太多。最後我的成績是地理75分,歷史83.1分,公民85.2分,三科都和我的目標有所差距,若是前一天能控制住情緒,做好考前再次溫習,我想我的成績當不止如此。

綜觀來看,其實我的指考成績整體表現平均,沒有一科特別突出。但正因每一科都有一定水平,我才能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以我主要目標學系採計的國、英、數、歷、公五科組合來算,我已是這組合的學校類組第1;但若不計公民,我仍能靠著考得不怎麼樣的地理填上台大的商科,所以當時不放棄地理的想法,是對的。有些考生會特別執著於某些科目,只因他們只對那些科目有信心,這對考試來說是不健康的。勤能補拙,穩固強科,強化弱科,才是正確的應考方式。

 

 

考指考不是一條平穩好走的路,我負著學測成績帶給我的傷,小心翼翼地走著,戰戰兢兢地深怕自己會再次落入自卑的深淵。至今我猶記那種別人面帶笑容地侃侃而談自己的學測成績時,我內心那劇烈的苦澀,彷彿整個人都被酸楚給蝕化了,動彈不得。但我很幸運,在面對恐懼的猛獸時,我還是能靠著意志力不斷地強化自己,用知識的利劍將其給斬下。

別讓過去的不得志成為你未來的牽絆,也不要期盼哪個未來會有冀盼已久的奇蹟發生。請好好地專注於每一個現在,請睜大眼睛看清楚自己當前背負的任務,肯花下拉弓的心力,才有辦法射下目標。

請勇敢地發夢,勇敢地實踐,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終將會到達心目中的理想大地。

 

End.

雨文學姐的前一篇:從校排91%到台大法律的浴火重生歷程--學測篇。

張雨文  

影片連結:桃園儒林105年高三指考衝刺班學子,大學指考進步驚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桃園儒林求學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